close

上篇是自己紀錄一些點點滴滴的瑣事,這篇是比較實用的心得。

 

自己要開始準備,而且前後時間不到十個月,其中有六個月一邊在上班進度很慢很慢,又沒有補習(買了兩科前年二手的函授)。剛開始多少是很慌,而且聽到大家都說不可能啦!!因此想要寫出來給其他跟我一樣或是準備時間更短的人,不要管別人說什麼,不補習也有可能,只有四個月也有可能,不要被別人的不看好搞得意志消沉,只要你覺得你有可能就有可能!!

 

國考版有個考生說"這不是考實力是在考信念",就跟聯考一樣,信念很重要,就是一種精神力。心態真的是影響成敗的最關鍵因素,妳能否得到取決於妳有多想要。那個想要才是動力的種子,可以讓妳一天唸12個小時,可以讓妳拒絕誘惑,可以讓妳跨過困難和阻礙,可以讓妳忽視失敗,可以讓妳無感於痛苦。

 

我的人生很少真的想要幹嘛,但每次真的想去做什麼就會長出一點動力。因為不輕鬆,所以信念很重要。因為這是一條孤獨的路,所以拿信念跟自己對話也很重要。我的書桌收得很乾淨,除了唸書的東西(到考前就是人埋在一堆書跟紙裡....),沒有其他會分心的雜物,但桌子前面貼了兩張小卡片(兩張都是尼采的話,一張是"the sufferer has no right to pessimism.",另外一張大致上意思是"當你知道為什麼而活,你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還有每個月更新一次的作息表(像是高中功課表那種什麼時段要唸哪一科)和讀書計劃。

 

十月開始邊上班邊唸書,中午儘量睡午覺20分鐘左右,力求五點前離開辦公室,七點前完成休息、吃晚飯、洗澡這些瑣事,從七點到十一點是唸書的時間,十二點前就寢,七點半起床準備八點上班這樣。後來到一、二月延長晚上唸書時間到十二點,唸到沒力的倒頭就睡。一天大約可以有四到五小時唸書的時間,跟高中考大學聯考的時候差不多。週末都在唸書,大約是早上9-12點、下午2點-6點、晚上8-12點;大約兩到三週會回家一次,幾乎沒有出去玩,但回家的週末很難唸到書。

 

邊上班邊唸書要很把握零碎的時間,能在零碎的時間完成工作上的是就盡量做;上班一有空閒我會看中央法規資料庫的法條邊背;其他不能專心唸書的時候,像是洗澡吃飯等等,只要情況允許就邊聽錄音檔,民法的課程就是在零碎的時間裡聽了兩三遍。有一陣子我開車的時候,車上都在放張建昭稅法(我把拔有次開我的車邊聽還邊覺得很有趣),用零碎的時間多聽多回想,其實錄音檔可以聽得很快、很多遍,也會很有印象。

 

因會零碎的時間也抓得很緊,也沒什麼空跟別人聊天,到睡覺前的最後一個念頭常常都還在回想今天到底唸了哪些。也常常有人已經躺平,快要入睡了,但突然回想到一個地方卡住,爬起來開燈看看到底答案是什麼。我覺得記憶力比學生時代衰退很多,靠著一直回想可以幫助記憶;唸完一個章節,在腦袋裡稍微整理回想,唸完一整天的書,回想今天覺得最多的重點是什麼;周邊環境很吵無法專心的時候,看完一段或是一頁就可以回想,看看自己到底有沒有把書唸進去腦袋裡。

 

然後特別說一下,很多考上的人分享心得都說運動很重要,真的很重要。煩躁的時候我會去跑步,可以舒壓、集中精神、晚上睡得比較好,久了以後唸書的體力也比較好。但我覺得運動不要選那種需要兩個人以上的,要去配合別人的時間,約一群人去打球,打完球再吃個東西聊個天,就浪費很多時間了。所以要是離可以跑步的地方很遠,就跳繩吧!!跳繩是個不用挑場地,便宜又方便的有氧運動,大推XD

 

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希望花最少的錢,在最短時間達到最大效果,各科的準備情況跟用書如下:

 

1.民法 (稅特61 高考74 申32 測42)

 

剛開始只買了網路上2009年舊的周律師mp3函授,因為對民法完全沒有概念,加上法科都會遇到修法的問題,所以希望能在最快速度對於法科有一個概念,且2009年算是親屬繼承都大修法之後。其實光認真聽mp3檔,唸講義跟背法條這樣就很夠了;到考試前我還買了99年顏台大老師的主題式申論,但我覺得幫助不算很大,所以那本書我稍微翻過一次,記下一些常考的考古題的答法跟用語,還很新就沒再翻過。

 

邊聽周律師的課,我邊把講義上的東西整理在自己的法條上面,因為我想在幾個月內聽完兩三遍之後就把它賣掉,到十一月邊看講義邊聽完第二遍,從十二月開始把講義上的重點跟上課的重點整理在自己的法條上,法條是我從中央法規資料庫印的,好處是我需要最新修法完的法條,以及可以有很多空白可以寫自己筆記的地方,方便我把相關的東西對照法條寫下來。所以等於是自己整理了一本自己的民法講義。

SANY0002.JPG  

SANY0003.JPG 

SANY0004.JPG  

我覺得要這種要背的跟申論的東西,要自己勤動筆整理,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建立出自己的架構;之前看過有網友整理民法心智圖,其實也是在建立自己的架構。像是看考古題的擬答然後自己試答,其實是去聯想哪些法條之間的關聯性。

 

整理完自己講義跟看考古題建立架構,大約到稅特前就完成差不多了,只是對法條的條號跟一字不漏的記住法條內容都辦不到,只知道大概在哪裡有講過這些東西,大概該用哪些概念去解題,無法精確寫出法條內容。稅務特考我的民法考了61分。從稅特考完到考試前,我只有看自己整理的講義,把常用的法條一條一條背熟,看考古題學答題的技巧跟用語,還有多看選擇題的考古題這樣。

 

民法修法的部分,在我的mp3函授到考前比較大的差距都在物權篇,我也是自己慢慢整理新舊法條的差異,如果法條變動很大,或是有新增的章節等等,我會大概查一下修法的背景。一般來說,據說我們這種非法律系本科的考試,最新修法的內容通常不會出在申論題,會在選擇題,所以看過新法條的內容應該就可以了,但是怕有個萬一所以還是看了一些修法的理由等等。

 

2.財政 (稅特64 高考82 申36 測46)

 

財政是我完完全全從零開始的一科,而且唸得很開心。大約十月開始準備的時候買了施敏的財政學,聽說他上課就只用課本,覺得那這本勢必該認真好好讀,真的超級推薦這本書,簡單易懂又該有的重點都有了。然後過一陣子,以超便宜二手價購入藍一鴻很舊版本的財政學。藍的財政學我覺得很難唸,東西很雜,而且不循序漸進,在第一章可能就會出現一些明明後面才要詳細解釋的東西,新手直接看這本很難進入狀況;已經修過財政學或對財政有概念的人比較容易懂。

 

藍的課本寫得比較深,但東西很雜;其實先把施敏的讀熟就很夠了,要讀到快要整本書背起來的程度。藍的被我冷落許久,每次要看都看不下去。到四月稅特考完花了一點時間,大致翻一下藍的書,把裡面比較沒讀到的東西整理在施的那本上面。所以我覺得我的財政學課本是融合了兩本書的菁華,也因為這些整理的過程,其實都會讓唸過的東西更有印象。

SANY0005.JPG 

SANY0006.JPG  

民法跟財政是我最早開始唸的兩科,唸的時候很有時間整理,自己勤動手寫、動手畫圖,因為記憶力超級差,真的是一遍一遍的寫跟畫,用很多A4紙當小考,去試試自己書到底有沒有唸進去。到後來很熟了之後,都用腦袋沙盤推演就可以增強記憶,但剛開始沒有自己寫過畫過幾遍,其實會不知道自己卡在哪些小地方還沒有弄熟。

 

3.稅法 (稅特73 高考68 申26 測42)

 

大學修過我唯一有印象的只剩稅法,因為大學蠻喜歡稅法,所以決定考財稅這科。其實畢業太久,離修稅法課的年紀也太遙遠,稅法每年大修法變得人事已非,所以我稅法採用很速成的方式,就是買了二手便宜張建昭老師mp3函授,聽過一次以後就原價賣掉。

 

因為二月中才買到舊mp3函授,時間上也只允許自己聽一次,就假想自己在上課一樣,只有一次機會聽課,然後配合講義整理自己的筆記,我買了新版的張建昭法典,其實也可以自己從中央法規資料庫的網站印啦! 但是稅法的範圍超大,根本不知道哪些法要考,哪些是母法之外子法也會考的,所以我覺得這科是最適合依賴補習班老師的一科。

 

三月底前聽熟整理完,從三月到考試前,就靠自己的整理出來的筆記、法條還有考古題。稅法的重點是重要的條文要背,然後到考試前,每兩週我會關心一下法典裡有的那些法條修法的狀況,紀錄在自己的筆記跟法典上面,像是所得稅、營業稅、特種貨物稅條例都有特別注意,稅法的修法是很愛考的大重點,其他重點從考古題可以看出。

 

如果不是很會整理稅法的人,可以參考張建昭老師的架購式稅法測驗題庫,測驗題我沒寫完,每章都寫一點點而已,而且是用很零碎不用很專心的時間寫的。但這本書前面整理的架構真的很不錯,可以Base on 那個架構去唸書!! 或是把相關的東西整理補充在上面。因為我自己的筆記整理得很完整,這本書我初步看過之後也賣掉了。如果完全要自己唸連函授都不要買的人,我後來覺得其實買這本書,再加上稅務法規的課本就夠了。

 

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修法的背景跟理由可以看一下,申論題其實很好發揮,像是奢侈稅、最低稅負制其實都會牽涉到修法背景。就算沒有補習班整理的修法更新,其實自己每兩三週從賦稅署的網站和中央法規資料庫去整理,並不是很困難。雖然跟張建昭老師素未謀面,但還是在這裡特別感謝一下張建昭老師,他是個非常認真盡力有熱忱的老師,同樣教一科,堂數都比別人多很多很多堂,上課講得很細內容很多,其實就算考試沒有考,以後也是工作上會用到的知識。

 

其實當你對一個科目產生興趣跟熱愛,通常就能唸得很好。由多年來版友們的心得也可以發現。我覺得張老師是可以感染你更喜歡這一科的人,到後來只要能唸稅法、財政、民法,我都覺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比起叫我去算會計跟唸經濟.......)

 

4.租各 (稅特57 高考78 申28 測50)

 

租各其實就是財政加稅法,我除了看考古題之外,沒有多準備什麼。(所以說稅法跟財政唸得好,形同於加權1.5倍!!)

 

5.會計 (稅特43 高考45)

 

雖然我是會計系畢業的,但我的會計真的都還給老師了,由我的分數可以看出。而且我蠻討厭會計的,大學時候就很羨慕班上熱愛會計的同學,這也是我研究所到後來工作,想要遠離會計的原因。但反正就是會考,躲不掉。大學畢業後四五年沒有一天碰過會計,到三月底才被PTT版友贈送了會計課本,從三月到考試前,其實花很最多的時間在算會計。

 

大學時候林蕙真老師最常說,會計的訣竅是四個字"知、熟、確、速",白話文是看懂、熟練、答案正確跟速度快。所以一定要一直算,一直練習。我時間有限,只有看林蕙真老師的課本,就第五版中會上下冊而已;送我書的人順便給我鄭丁旺老師的會計課本,我完全沒有空翻。

 

我把林蕙真老師的中會上下冊每一章後面所有習題完整的做了兩次以上,第一次是唸完一章就寫,確定自己看懂了沒。第二次是上下兩本都唸完一次之後,不去翻課本的內容,直接開始寫,確定自己熟不熟。只要第二次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不翻前面解題會卡住,就表示我該再把前面的內容弄得更熟,然後隔幾天再直接做題目看看自己記住了沒。到考稅特的時候,我只處於每一章都唸過一次的狀態而已,而且租賃跟退休金和錯誤更正三章大魔王放水流,來不及看。

 

從五月中到六月,幾乎都不用再翻課本的內容,可以任意開始寫每一章的習題,重點章節跟習題裡特別重要的幾題多做了幾次,算過兩次已經會了的題目就可以跳過了。之後再收集近五年的考古題,到考前都是算題目為主,除了正確以外還要追求速度,像是計算機按錯這種,到考試的時候速度都會慢人家很多,而且沒有時間驗算跟檢查。

 

比較慘的是有問題都沒有人可以問XD 自己從國考版或是會計版或網路上找答案,看看有沒有人已經問過,或是自己慢慢推導正確答案到底怎麼來的。

 

還有一些公報更新或是補習班老師教的解法跟林蕙真老師書上的不一樣,就去查公報內容與例題;真的都找不到就選一個自己看得懂,覺得比較好算的那套解法,另外一個解法看不懂就不要管它。(不然能怎麼辦QQ) 結果都考得很爛~

 

 

6.經濟(高考62 申24 測38)

 

經濟我完全是稅務特考考完才開始唸的....Orz 因為太陌生了很害怕,所以很希望稅特上了就可以不用唸,但稅特放榜也是五月底的事,所以四月十號稅特考完,就花時間開始唸經濟。因為也沒補習過研究所考試,經濟的基礎只有小大一修過的經濟學,其實也算是什麼都不會。本來很天真的以為小大一修過的經濟學可以讓我直接進入狀況所以直接買了蔡經緯的申論題庫,結果整個看不懂.....Orz

 

後來買了一本二手的許偉經濟學課本,不算很好用,從四月底到七月就只唸了這本書,從基礎開始重新學。其實這本書內容蠻簡單的,第一章還很好心的寫出常用微積分公式,而且我時間有限就沒在看其他的東西。然後考前一個半月開始做考古題,這時候翻蔡經緯的題目就比較看得懂了,但也是完全沒有看完,頂多大略翻翻。遇到有問題的選擇題,就上網找答案或自己推想有問題的地方,把一些一出再出的重點搞懂。

 

7.法緒跟英文 (稅特70  高考70)

 

共同科目我本來打算都不要唸,但考完稅特以後覺得應該要唸憲法跟法緒。只有看考古題跟法條內容,網路上抓的題目或是補習班發的考前重點掃瞄那種廣告單類的東西,投資報酬率蠻高的。國文跟英文完全沒有唸。

 

 

謝謝推了我一把和拉了我一把的人們,謝謝企圖分攤我壓力或給了我動力的人,好壞起碼都讓我往前走了。

這兩篇寫得沒有條理又很亂,可能要說的話太多了XD

 

以下贈出上述準備考試的書 :

1.周律師民法mp3函授全套 2009 已送出

2.林蕙真中會第五版上下冊 已送出

3.施敏財政學課本(2010年 整理很多筆記在上面) 已送出

4.藍一鴻財政學課本(2008年) 已送出

5.民法顏台大主題式申論(2010年 但幾乎全新) 已送出

6.別人送的97法緒(蕭博仁)跟96憲法題庫(王曹),都沒有時間看

7.許偉的經濟學課本(2010年) 

8.蔡經緯的申論題熱門題庫(2011年) 已預訂

9.張建昭(2009年 稅務法規課本) 已送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蜜亞 的頭像
    蜜亞

    蜜亞熊熊大冒險

    蜜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