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風城也快三年了,每年到了九降風的季節都想去看曬柿餅,到今年終於真的成真。同行的還有我親愛的葛格跟他的朋友。跟平常很忙的牙醫葛格出遊是少見的事,所以雖然是個半天不到的小景點,還是值得紀念一下。
首先跟大家說,什麼是九降風呢? 就是當每年農曆九月,東北季風開始越過中央山脈之後,水氣會被擋在迎風面,然後乾燥的風會順著背風面滑落在新竹;陰曆九月大約就是節氣霜降的時候,所以才叫九降風。
當地的居民會在秋初利用九降風製作一些需要乾燥的食物,因此新竹米粉、新埔柿餅都是這樣來的,成為新竹的特產。另外順便一提,林書宇導演的電影<九降風>亦是因為以1990年代新竹為背景而有此片名,描述世代共通的少年情懷,是近年來我心目中青春電影的極好作品。
來到新埔已經近中午,就先品嚐了道地客家美食--新埔粄條大王;窩窩~ 人山人海。雖然不太餓,但為了秉持專業部落客的精神,還是什麼都叫了一份。
糖心蛋跟豆腐超好吃!! (豆腐忘了拍~)
水煙腸挺特別但是沒有很好吃XD
結果吃一吃很多忘了照相= = 其實是相當不專業,噗:P (豬耳朵也好吃! 青菜也好吃!<=餓了什麼都好吃....)
但是我個人覺得粄條反而還好,我喜歡吃很Q很Q要咬比較久的東西,所以薄又略帶Q度而已的新埔粄條不是我的菜。熊熊覺得為了吃口感的東西都沒什麼味道,比起很Q但是無法入味的厚Q粄條,他比較喜歡新埔這種稍微爛一點點,但是能吸收醬汁味的。
吃完粄條就一路直奔曬柿餅的地方,路上經過很多古蹟都是新埔的景點,像是天主堂呀等等,有時間慢慢玩的人可以順便去。
我們選了以前熊熊同事有幫我們買過,在新竹也蠻有名的衛味佳柿餅。
新埔柿餅季是攝影師廝殺的戰場,雖然我們只有小傻瓜相機,還是厚著臉皮去拍了。
See!! 這麼美的View~隨便拍都嘛很美。
不過我也是到今天才知道柿餅原來是有削皮的, 一直以為蒂頭還在就是直接曬乾的。旁邊有一張剪報介紹這些據說削了一甲子柿子皮的婆婆,相當神速!!柿餅的製作過程其實相當繁複,洗淨瀝乾後,接著削皮,再經過很多輪的日曬、催熟、捻壓、殺菌,過程中很受天氣的影響,一不小心大了場雨可能就會破壞它,所以價格並不便宜,以前也是有錢人才吃得起的東西。
廣義說的柿餅其實分成柿餅跟柿乾,柿餅是半溼果乾狀較有水份的,能解酒毒防止宿醉、幫助消化及降血壓。再增加約一週的乾燥時間,並以1比100混合新舊柿餅的方式加工即可製成柿乾;柿乾表面有白色發霉狀的柿霜,是因為葡萄糖外溢的自然結晶現象,由於酵素作用,柿乾的蔗糖成份幾乎歸零,剩下果糖、葡萄糖等醣類成份,柿霜是一種昂貴中藥材,據說可以強化肺部機能或治療氣喘。
根據不同柿子種類還有分牛心柿、石柿、筆柿做成的柿餅,我們比較常吃到的都是牛心柿,本想嚐嚐另外兩種,但因為不是產季所以都沒有賣。據說筆柿要再等一兩個月,真希望有機會可以吃吃看~
還吃了柿餅冰棒跟洛神花冰棒(20元/支),如果是小孩的話老闆免費招待噢(又是一個員外!?)。之後一共買了四盒牛心柿乾和四盒牛心柿餅,就地吃了起來,大家一致公認柿餅大勝柿乾。柿餅有限一人只能買一盒噢!!
葛格這張舔冰棒超像吐大舌頭~
然後就在吃吃喝喝跟隨手亂拍裡結束了難得跟葛格一起出遊的一天。